close
          丹 道 法 訣 -3 辟 穀 胎 息 第 八 講《雲笈七簽》卷六十載《中山玉櫃服氣經》雲:“夫求仙道,絕粒為宗;絕粒之門,服氣為本;服氣之理,齋戒為先”。丹家傳有《內經圖》,這張圖實際上是把人體看作一架捲揚機,內中佈滿很多機關消息,丹家謂之關竅,一旦發動起來,它會自動運轉,從吃飯、喝水、穿衣、走路、呼吸、說話等後天動作轉化為不吃、不喝、不冷、不熱、不病、不老、不呼吸、不思維卻仍然生氣勃勃的先天運轉機制,這就是我說過的無食、無息、無念、無身的四無境界。平常人身體靠後天機制運轉,人體有呼吸、消化、迴圈、內分泌、生殖、運動、泌尿、神經等多種系統維持生命,餓了要吃,口鼻呼吸不能停,如果不吃不喝不呼吸,就是死亡。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是人體向外部攝取能量的兩大通道,是人體後天生理運行機制的關鍵,一天也不能停止。“一口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呼吸停止是鑒別死亡的指標。丹道並非將人體八大系統全部停止,例如血液迴圈和內分泌系統就不能停,丹道是通過修煉轉化這八大系統的功能,由後天生理運行機制轉化為先天生理運行機制,即轉化為按自然界和人體本身的規律不受干擾的自動化運行機制。為達此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吃飯和呼吸兩項作突破口,將這兩項轉化為先天運行機制,修煉辟穀和胎息。人不吃飯餓兩天尚不致死,但一般人大約餓七至九日便會死亡,人不呼吸則連十分鐘也受不了,故辟穀和胎息相比,修煉辟穀較少危險,故丹家確定以“絕粒為宗”,絕粒就是辟穀。丹道修煉要從根本上改變人的體質,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修煉辟穀,故《中山玉櫃服氣經》中的有關絕粒、服氣、齋戒的那段話,乃古代仙家的經驗之談,是丹道的重要法訣。關於辟穀和胎息,葛洪《抱樸子內篇》早有記述,《雲笈七簽》中也載有多種操作方法,我已摘要收入《中華道教大辭典》中,讀者可以參看。本文不講古代丹家有關辟穀、胎息的記述,僅談一些可操作的經驗和體會。按《中山玉櫃服氣經》所說,要修丹道,首先從辟穀入手,然而人若斷絕食物,靠什麼生存?要靠服氣,靠呼吸和思想(存想日月星光等)啟動光合作用,直接通過空氣吸收大自然中的營養和能量,以維持生命。至於怎麼進入辟穀狀態,則以“齋戒為先”,即靠調整心靈資訊啟動辟穀程式。古齋戒法,要求獨置一室,焚香沐浴,入室坐臥皆可,素食靜處,咽氣納津,攻下身中濁氣穢物,存思心火焚燒全身,直至感覺室內光明如晝。現代人辟穀前亦要採納古人齋戒遺意,關鍵是用兩星期時間清理思想,作好辟谷的一切心理準備,增強辟穀祛病健身、修道煉丹成功的意念。從而確定從某日開始,辟穀多少天,辟谷期間對水、水果的要求及定能達到目標的心理暗示,到時如期開始。其中存思丹田起火,陽焰騰空,焚身去穢一節功法,乃丹家秘傳法訣,亦有祛病淨身之效。此類心理暗示法訣師傳不一,要自己體會。辟穀時間有短期、中期、長期之不同,也要在齋戒期間預先作好心理準備。短期者有三五天到兩星期不等;中期者半月至百日;百日以上為長期辟穀。辟谷期間有完全禁水、禁食者;有不禁水但禁食者;有可以每天吃少量水果者;長期辟穀者還有以棗子、核桃等乾果調節者。採用何種辟穀方式,要根據自己的生理感覺而定,進入辟穀狀態後要隨其自然,決不要有心理負擔或施加強迫性觀念。一般說來,初學辟穀,先採用短期,並每天進食三個水果為好,等找到感覺,取得經驗,再循序深入。當辟穀狀態堅持到十天左右時,體重逐天下降開始停止,有一段適應期,一般反應比較大,血壓較低,且忌奔跑或劇烈運動,爭取使體質穩定下來。一般來說,辟穀期間並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甚至仍能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但必須保持心情平和,不驚不躁,走路有輕飄飄的感覺,要穩步前進,小心路人和車輛,不要在熱鬧、混亂場所停留。辟穀至四十天,血壓會恢復至穩定點,一切如常,精力旺盛,危險性就減小了。必須指出,辟穀狀態是人類本身具有的一種生理潛能,任何人都可以被開發出來。丹道修煉中人們會發現人體生命還有許多潛能可以開發,例如不饑不渴、不冷不熱、息停脈住、突增神力等,常人以為不可思議,其實毫不奇怪。內丹學是一門科學,辟穀狀態更是可以用科學手段檢驗的事實,學者們可大膽進行實驗研究,不必理睬那些偽科學家所糾合之無知蠻橫鼠輩的誹謗。辟穀期間有存思、心理暗示等功法,要嚴肅認真執行,心理學也是科學,也有自己規律。如辟穀期間存思太陽中能量進入身體,開啟玄關接受宇宙能量等,均有實效。特別是遵守齋戒期間心理暗示的預定辟穀時間,如提前進食,會發生腹脹,大便不通等症狀,直到預定時間才會解除。心靈誘導可啟動辟穀,這也是千真萬確的。為減少意外,辟穀功法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且要進行醫學監測,將辟谷期間的生理指標和煉功感受記錄下來,特別是要記錄每天的血壓、脈搏、大小便和體重,發現意外立即停止辟穀。據我所知, 21世紀房屋仲介辟穀是丹道中最安全有效的入手法門,堅持不住可立即進食,就象吃飯也可撐死、噎死一樣,辟穀也有類似危險,這種易出危險的人丹家謂之業力深重,決非福慧雙全的載道之器,壓根兒就不必修習丹道。丹道須師傳口授,不能照書自修,辟穀在丹道中雖不可輕視,但技術水準較低,故易實行。為謹慎起見,將辟穀期間進食水果等禁忌寫出,以備教授辟谷的丹師參考。一忌飲酒。空腹飲酒刺激黏膜,易引起胃潰瘍、胃炎。二忌吸煙。吸煙引起胃酸增加,引發饑餓感,易引起煙醉、頭暈、乏力、頭痛。三忌飲茶。飲茶易刺激神經,引起茶醉,導致心慌、脈快和四肢無力。四忌吃糖。吃糖會使血糖升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影響腎功能和血液迴圈。且易引發饑餓感,使辟穀失敗。五忌喝牛奶、豆漿。在沒攝入澱粉時,牛奶等皆難吸收,且不合辟穀本旨。六忌吃柿子。空腹時易和胃酸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七忌吃香蕉。香蕉中含鎂多,易引起血液中鎂鈣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八忌吃蕃茄。番茄易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合成難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九忌吃橘子。橘子汁含大量糖份和有機酸,空腹會刺激胃黏膜。十忌吃山楂。空腹吃山楂不僅耗氣,而且會引發饑餓感,出現胃痛。十一忌吃白薯。白薯中含單寧和膠質,會刺激胃分泌過多胃酸,且和辟穀本旨不合。十二忌吃生蔥、薑、大蒜,耗人氣息,易引發急性胃炎。其他中醫認為破氣的藥物、食品、蔬菜如蘿蔔等,亦不可食。辟穀期間可食瓜果以黃瓜為優,其他如西瓜、蘋果、梨、桃、葡萄、獼猴桃、火龍果等,皆可供選擇。長期辟穀者可服些紅棗、核桃、板栗、百合、黃精等乾果和藥材,忌服豆豉湯等物。辟谷結束時首次宜進食澱粉性流質食品,由少漸增,切莫暴食暴飲。辟穀期間體重可下降5——15公斤之多,恢復飲食後有些反彈,但要自覺將體重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辟谷期間某些不健全細胞(包括腫瘤細胞)和多餘脂肪被轉化為熱量消耗掉,身體生理潛能得到開發,某些疾病不藥而愈,這顯然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在丹道中辟穀是對身體的淨化。現代城市富裕階層之人口多病,大約為環境污染、生活緊張乃至吃喝無度所致,因貪吃致病又因病服用化學藥品,結果化學藥品本身又是致病因素,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辟穀無疑是救民良方。丹道中不少技術有開發價值,諸如這種修煉不饑不渴乃至不寒不熱的功夫,人人能學,不僅有科學價值,也有實用價值。我不惜將此術從丹道中公開揭出,顯然也考慮到辟穀之術恰似莊子所謂不龜手之藥方,實有富國強兵的戰略意義。古人辟谷,多以服氣配合,或咽氣一段時日自然進入辟穀狀態。此術先入室正臥,靜心止念,先吐一口氣,至出息盡時,閉息收腹咽下。息不出而咽氣入腸反易致病,必先排濁氣而出,牽動體內元氣上升,再咽下謂之咽元氣。當濁氣吐盡時,立即閉口咽之,以意送之,以手摩之,直入下丹田。和氣乾咽謂之“雲行”,和津而咽謂之“雨施”。此法乃丹家秘傳,五十日而穀氣盡,百日而病氣除,其間忽爾靈光現,則入丹道正途。《胎息經》雲:“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銘》雲:“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惟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胎息經》共17句83字,乃唐代丹家所傳。後14句56字,補入咽氣之術,出世稍晚,稱《胎息銘》。“胎”字是講定神於胎中,不動不搖,如嬰兒之處母腹。“息”字是講伏氣為息,綿綿密密,幽幽微微,粗氣滅絕,如胞胎中之嬰兒,不以鼻口呼吸。胎息之功夫,全在能否伏氣,將呼吸之風相、喘相、氣相之粗氣滅絕,往來無跡,方為息調氣定。如此氣定神慧,心息相依,神氣不二,至虛空大定,則成玉液還丹。胎息是修煉玉液還丹的基本功法,凝神是得汞的一步性功,是產生定力的關鍵步驟。“胎”是聖胎,聖胎為元神(汞)所結;“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氣(鉛)所結,至呼吸不出不入(所謂“內不出,外不入”)之時自得。道在天地間,領悟由一息。式一子雲:“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無息,無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虛極靜篤之時,凡息除而真息見;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現而無息立;綿綿密密之頃,無息安而不息轉。知轉息,即知轉識;知轉識,即知轉幾,知幾其神乎!”蓋此即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先天之息,先天呼吸一動,玄關不遠矣。“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即此得鉛的一步命功。人之生命,全靠神氣支撐,神氣入身則生,離形則死。如此神氣不離而相守,神氣相忘則入虛,入虛而道 酒店工作體自圓明無礙。神氣以虛無為根基,能虛其心則神自清,能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淨,固守虛無,則神氣得養。張三豐《道言淺近說》雲:“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曹文逸真人《靈源大道歌》雲:“元和內運即成真,呼吸外施終未了”,外呼吸不停難入修真之路,足見胎息為丹道必經之途。《黃帝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胎息之啟動,應從臍下入手。《莊子·德充符》記載,孔子在楚國恰巧看見一群小豬崽圍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兒發現母豬已死,不象生時有靈性,就立即丟下母豬驚慌逃走。可見它們愛母親並不是愛其形體,而是愛其生命(神氣)。《養生膚語》亦雲:“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體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愛者,謂其神之去也。然則人之所愛,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養,顧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聲神去,好色神去,凡動靜運用紛紜,神無不去,人莫之惜,顧神絕,乃獨悲之深焉,是何見之晚也!”天地間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凡能生長發育者,莫不有氣;凡能飛遊行動者,莫不含靈,足見神氣即是生命。人之死而為僵屍,神氣離形,則如土石泥沙無異。丹道之修煉,即是以神氣相抱,而守其形。思慮營營則神耗,呼叫奔波則氣散,貪色縱欲則形疲,神氣形相離則非病即死。胎息之要害,在於神氣相注,神凝氣定而常住於形體之中,使神氣形相融為一,進而體道通玄。神氣混合而入於定則生“汞”,形氣內運引發不息之元氣而得“鉛”,以鉛伏汞性命雙修便成玉液還丹。《胎息經》僅從神氣入手而不言形,非不要形,實乃道家“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忘形以養氣”之法訣。胎息成則丹田有藥,所得內丹為玉液還丹,比金液還丹尚差一步。蓋末法時代,金液還丹條件難備,不得已由盡性而至命,先成此玉液還丹。曹文逸《靈源大道歌》雲:“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即是此意。玉液修煉無求于人,全從自身陰陽煉起,可公開傳播,較少流弊。道學乃“反俗”之學,宣導逆向思維,其觀點往往與世俗流行的觀點相反。丹道亦是逆向修煉之術,其效驗多為常人認為不可能的反常之事。例如常人每日必食,我獨可以不食(辟穀法);常人呼吸不能停止,我獨可以不息(胎息法);常人每天都需睡眠,我獨可以不睡(煉睡魔);常人冬則寒夏則熱,我獨可以不寒不熱;常人每日思慮營營,我獨可以無念;常人貪財貪色貪權好名,我獨可以無欲;常人一生災禍疾病不斷,我獨可以無災無病。吾人能興反俗之學,行反俗之事,修煉反俗之功,得反俗之驗,則可以稱奇男子、大丈夫。大丈夫居世間,須是成大事業,作大學問,有非常之舉動者。《丹陽真人語錄》雲:“劉高尚居環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丹自結,仙自成。乃有贊之曰:塞其兌,閉其門。昔誦此語,今見斯人。可謂簡且當矣”。先師知非子雲:“考仙道下手,即以腹有暖氣為驗,漸至通體充和,口中可以幹汞,吹氣可以炙肉,全身一片純陽。夫身體之質,皆陰物耳,陽盛則陰衰,陽純則陰絕,即有幹汞炙肉之陽在,烏有血肉之陰不化乎?又考釋氏之言曰:人身之來源,唯是壽、暖與識。壽者,稟之于父母之施予。人壽之長短,皆以所稟之厚薄而有異。暖即動物之生命,暖盛則旺,暖絕則亡。識即靈識,謂去後來先做主公者。故修煉之要,不外培其壽,增其暖,則形體自健,神識有依。依此為基,暖增不已,則形質漸妙,壽命永固,身化虹霓,無有變滅,識絕污染,返於圓明,此與道之九還七返,豈非二而一耶?”李涵虛真人將此段胎息功夫謂之曰“鑽杳冥”,甚得丹法要旨,且又形象生動。他說:“是時也,心如太虛,有息相依則不虛。心如太空,有息相隨則不空。不虛不空之間,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體皆忘,心神默默,氣息綿綿,皆入於杳冥之中,此之謂鑽杳冥。杳冥之中,一神獨覺,此乃真息也”。此句話活脫脫的,將丹家之秘合盤托出。先師知非子又雲:“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訣,只教凝神入氣穴'。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返還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前一念,將全身放鬆,與 酒店工作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如是熏習日久,自見‘靈光獨耀,迥脫塵根'矣”。無心即是天心,即是道心,人能“萬緣放下”,將人心契入虛無境界,則天仙有路可通。“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刻”,誠哉斯言!丹家所傳胎息術有多種,以《胎息經》所傳為其綱要。《鐘呂傳道集》中載呂洞賓說:“煉形止於住世,煉氣方可升仙。世人不達玄機,無藥而先行胎息,強留在腹,或積冷氣而成病,或發虛陽而作疾。修行本望長生,似此執迷,尚不免於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氣生,真氣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煉氣,煉氣以成神”。胎息術比辟穀術更難掌握,要求修煉出鉛、汞之藥物後自然進入胎息狀態,無藥而急著先行胎息,如無經驗,易出偏差,不可不知。此外尚有閉息法,先仰臥而靜心,待出息盡,即可閉息。其法宜緩,從容心靜。此法可存想人體八萬四千毛孔皆通虛空,以周身毫竅毛孔呼吸漸至胎息,胎息生則口鼻之息自閉。五百息能閉之而內景觀,閉之千息可易肉換骨煉髓。另外還有全身徹底放鬆,先行逆呼吸,待松靜自然之時,突然以“哼”字聲震動胸腹,激起橐籥,閉息鼓動而漸入胎息者。丹家傳有“哼、哈、嗨”三聲口訣,“哼”字訣聲震上焦,“哈”字訣聲震中焦,“嗨”字訣聲震下焦。聲音在丹道中運用頗妙,用以調諧人體生理和宇宙節律同步,故丹家秘傳許多咒語以助煉功,無非是通過聲音啟動玄關以達天人合一之境。然此類功法多由師傳面授,本文不作深究。本文既然已將咽息法傳出,索性再泄一秘密,即仙家相傳之“十六錠金”,其訣雲:“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此功有吸氣,提肛縮腎,意注臍下,咽氣幾個動作,然單修雙修皆可用,辟穀胎息俱有效,采藥煉氣運河車,因目的不同火候有異,變化萬千,丹家視為鴻寶,故字字為金。世人知此訣者多,然明白其中奧秘者卻百無一見,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傳。我主編之《中華道教大辭典》中收入多家胎息、辟穀之術,讀者可與此互參,以求融匯貫通。人體本是一架蘊藏著巨大潛能的自動機,丹家以“法訣”將其啟動開來,就會自動運轉,不再靠人力操縱,其潛能之發揮亦屬自然。其中具體功法,不可盲修瞎煉,必須有經驗的丹師臨爐指導。筆者原則上不指導具體功法,僅作學術研究,然此處所洩露之丹法,皆千金難求,別有深意,讀者宜慎思而明辨之。行功 語 要 第 九 講   丹道入手行功,凡體質虛損、房勞過度、心腎陰虛者,應首先從補虧正法入手。另外,對人到中年的知識份子,或潛心學術,或經商從政,終日絞盡腦汁,思謀策劃,耗氣損神,亦有一套功法相傳。筆者借傳這套功法,將丹道的行功要點,隨文講解,以便讀者能舉一反三,得到實修的行功法訣。(一)首先,講丹道行功的姿勢。丹道修煉一般以動勢、站勢、坐勢、臥勢較常用,我在《道學通論》中已逐一作了介紹。現需說明的是,宮觀寺廟中的佛道修煉者,大多教人以坐勢煉功。殊不知坐勢煉功,禁忌尤多,特別是打坐數個時辰,血液流通滯塞,易在腿部血管中產生凝聚淤滯的細小血塊,這些淤血成塊後一旦沿血管流動而沒融解,在腦部和心臟發生堵塞,會引發癱瘓或心臟病猝死。這種心臟細胞不可逆性突然壞死的病例由於事先毫無朕兆,會被宗教家稱為屍解或坐化,誤作成仙成佛的效驗。其實西方醫學界已在長時間乘飛機的旅客中發現這種病症,僅是他們不知道打坐修煉中早有這種病例而已。這些乘客在飛機上長途旅行達十多個小時,吃睡都在椅子上,下飛機後突發心臟病猝死,經檢查為淤血堵塞心臟血管所致。我們教人修煉,應對學生的生命負責,不能不先把危險講清楚。坐勢和臥勢煉功,必須端直其體,將姿勢擺正,使五臟得位,血液流通,要做到:“齒輕叩,津頻咽,身要直,體要松,息要微,意要輕”,關鍵是一個“松”字訣。怎樣將身體真正放鬆,這就要採用佛教淨土宗的修持法訣,“徹底將自己交出去”,交給本尊,交給師父,自己赤條條無牽掛,身體也就真正放鬆了。淨土宗認為只有到那個無牽無掛的境界,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才能發生天人感應而得到佛果,否則念多少聲佛也沒用。因之人們要想真正得到這個“松”字訣,還得先學一個“舍”字訣。人若真正放下自己,把自己徹底交出去,一般人做不到,特別是知識份子更不容易做到,總是牽掛自己,要自己給身體作主,舍不下這個“我”字。丹家成道都要登上“捨身崖”,縱身一跳,捨身忘形,將“我思故我在”的這個色身、識神大膽舍掉,虛空大定,寂然無我,則道自來歸。丹家講要“身非我有”,講“吾喪我”,講“墮肢體,黜聰明”,“外其身而身存”,必須下狠心放下自身,後天的身心俱舍,扔掉這個“我”字,才能真正使身體放鬆。站勢和坐勢煉功要注意放鬆雙肩,臥勢煉功要特別放鬆頸椎,只要身體真正放鬆了,煉功才會出現效驗。有了效驗,身體的自動機才會被啟動起來,無論採取動勢、站勢、坐勢或臥勢 房屋出租,什麼姿勢也沒關係了。“跟著感覺走,步步奔虛無”,這是丹家的根本法訣。丹家之要,必知動靜互根,內外兼修之理;如鹿煉精,如龜煉氣,如鶴煉神,如虎聚陽,如蛇聚陰。血脈未和,莫貪靜坐;關竅未通,不行既濟。不可不分清濁,逼氣過關;不明升降,即行采藥;逼成幻境,詭言通神。欲成大道,不妨醫藥、飲食、體育並用,古代丹家不離武術和醫藥,首先牢固色身。金丹大道千門萬派,都只能從色身上修起。病從心起,弱自精衰,邪由氣入,修養精氣神,色身自然強健。舍色身而得法身,出有入無,有無相通,則大道必成。身體靜則屬陰,動則屬陽,坐勢和臥勢陰氣較重,易生筋骨血脈滯重癱瘓之弊,僅有站勢在動靜之間,得陰陽之中道,故丹道入手以站勢為優。人類從動物進化到能直立行走,這是一場身體的革命,可知站立是人類入道之門。因之我推薦丹道之築基入手功夫,以王薌齋所傳意拳站樁最切實用。我幼年在滄州市吳橋縣度過,那地方是全國知名的武術、雜技之鄉,我雖13歲負笈離鄉求學,然雅好武學健身之術,所見各家功夫多矣,自有一番比較和分別的道理。依我所見,丹道的動勢和站勢築基功夫,除了王薌齋的意拳(又名大成拳)的養生站樁功外,還有達摩易筋經功夫、太極拳和金家功夫,皆適宜丹道修煉。世傳《增益易筋洗髓內功圖說》,有唐初道學名臣李靖的序,講《洗髓》、《易筋》為達摩大師真傳,其是否託名且勿論,然其功法必為丹家真傳卻是事實。我推敲這套功夫,甚合丹道之旨,讀者能取其精義而修之,便入丹道正途,不必管它是佛是道是儒等諸多分別相,大道本殊途而同歸。《易筋經》本有多家傳授,含脫胎換骨、伐毛洗髓的絕學,可鑒定為丹道動功,其功效必然步步印證丹經。這是前輩丹家為後世學者留下的一葉渡舟,可惜世人迷於琳琅滿目的丹經道書佛典,所認不真耳。先師知非子曾得黃克剛先生《真傳易筋經》32式,可供丹家參考。太極拳本為張三豐祖師留傳于世,顯為丹家動功無疑。世間研究太極拳的著述甚多,已沒我置喙之餘地。我曾正式入門的幾位丹師,皆以武術、中醫名世,且俱為太極拳高手,知非子老師為李雅軒先生高足,給我遺下一盤太極拳錄相光碟。太極拳法,關鍵亦在一個“松”字上,要能松、沉、穩、靜,神氣渾融,自然無象通于大道,沒幾十年功夫難至化境。太極拳達到高境界,和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效果相類。世人習練者多,但入高境界十分不易,其養生健身的效驗毋庸置疑。從此步入丹道,當是順理成章。意拳與金家功夫,皆傳自山西姬姓,由道士金一望窺得其中奧秘,避地入蜀,遂有金家功夫之傳。金一望道士原為福蔭寺少林武術高手,得姬家拳法後,拳隨姓走,稱名金家拳,經李少侯、麻貴廷、萬玉成、周之德而傳至先師知非子。金家功夫乃天下之武林絕技,精要處必心傳口授,唯先師之哲嗣得其真傳。丹道築基,不必精通金家拳,僅取其開合勁修習即可。此功法要點,一合一開,共兩個基本姿勢,一氣呵成,合勁要快,開勁要慢。合勁時口發一聲“嗨”,徐徐吸氣入丹田;開勁時呼一聲“噫”,徐徐吐氣。合勁時前足邁步足尖外擺,後足緊跟一步,足踵先著地足尖內扣,松肩墜肘,頸前伸後縮,蹲身弓背似猿猴(猴盜桃),手腕上提頭上仰,目視額頂勢虛柔,凝神定心不用蠻力,至氣吸滿方換開勁。開勁時再趕一大步,由虛變實成弓步,尾閭內收氣沉下腹,屈膝挺身兩手下落至兩胯側。頭微微上頂繼而迅速低頭下頜貼胸,此姿勢稱“鵝頂頭”,雙目下視於腹,至氣吐盡方換合勁。此二式反復行之至五個開合,謂之開合功。意拳源于“心意拳”,俗稱“心意把”,由山西姬隆豐傳戴龍邦,將“心意拳”改稱“形意拳”,傳其技于河北深縣李洛能。郭雲深先生得李洛能之形意拳法,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將其技盡傳于本縣王薌齋。王薌齋學成後又遊學全國,集眾家武學於一身,創立意拳,後人亦稱為大成拳。意拳掃去其他拳術一切套路,以無招勝有招,專在神、形、意、力上整體運用,相機而動,應感而發,虛靈守神,功夫已出神入化,與道相合。1949年以後,王薌齋先生融武學于養生,創立養生站樁功,以適應時代變化。其女王玉芳,其徒秘靜克,皆以養生站樁及醫療保健見長。于永年教授早年留學日本習醫,1944年拜在王薌齋先生門下,習練意拳站樁功六十餘年,其學生遍及歐亞諸國。我修習意拳站樁乃于永年教授所傳,後經他介紹才結識北京意拳研究會諸耆宿,現意拳分技擊和養生兩途並進,年輕一代中已人才輩出。先秦《管子》書中,將各家內功稱作“心術”,這個名稱突出了心神在煉功中的作用,比現代以氣功命名各家功法更為科學。王薌齋稱其拳法為“意拳”,顯然也是把意拳看成了一種心術,關鍵在於意念的修煉。《老子》講“獨立不改”,《黃帝內經》講“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管子·心術》講“毋代馬走,毋代鳥飛,毋先物動”,皆是意拳站樁功的理論根據。意拳養生樁功夫以《養生樁歌》為基礎,即“身 買屋體要直,兩足分開與肩齊,雙膝微微彎曲,臂下坐,頭上提”,“內空洞,外清虛,兩手要慢慢地輕輕抬起。高不過眉,低不過臍,臂半圓,腋半虛”。王薌齋《大成拳論》雲:“習時須首先將全身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換,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項豎、神莊、力均、氣靜息平,意思遠望,發挺腰松,周身關節似有微曲之意,掃除萬慮,朗照頂巔,虛靈獨存。渾身毛髮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激蕩迴旋,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氣游泳殊近似也”。我將其引入丹道築基功,亦總結出一些要領,這個要領首在一個“松”字,先要放鬆兩肩。其姿勢為“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坐非坐”,“上松下緊,前鬆後緊”,緊是相對松而言,上松雙肩,兩足如踏地三尺;後提肛,前松尿道。前鬆後緊是對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及肛門鬆弛諸病的糾正。此術放開任督二脈,只在四肢上找感覺,表面看來與重視通任督二脈的丹道相反,實則放鬆任督二脈反而使氣血精神歸於自然,任督得自然運行,更合丹道之理。初站樁有酸、麻、脹、痛之感,即為站樁效驗;後酸痛之感消失,以周身得麻、熱、脹之感為效驗,如此日積月累,離形去知,謂之“站忘”,方入丹道境界。(二)其次,談建築心靈堤防。這就是說,行功之前要在客觀上和主觀上建築一道堤防,以隔絕塵世名利色權的干擾,保持修道的小環境。這個堤防,有外堤防和內堤防之分。外堤防如淨身入室,閉門謝客等,《道學通論》已專門介紹了法、財、侶、地的條件。司馬承禎《坐忘論》將修道分為七階次,即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其中既有外堤防,又有內堤防,還有修持方法,乃丹道中必讀的要籍。我近些年來書信多、電話多、會議多、來訪多、邀會多,苦不堪言,故信奉司馬承禎“簡事”、“斷緣”之誡,定下“不開會、不赴宴、不會客”的三不政策,減少了許多麻煩,這便是外堤防。吾本此娑婆世界之田間一草民耳,視各色人種皆我同類,東西大地皆道化之土,今為創立新道學和揭破丹道之秘兩項學術任務殫精竭慮者,無非是想藉此為人類消弭本世紀的核彈戰禍諸種劫難略盡綿薄之力而已。我在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日益體悟到,僅有道學是救世的文化,是雙贏的文化,是消弭人類相互殘殺、掠奪資源、破壞生態、恐怖犯罪等種種災難的文化,是世界大同的文化。我因而著《21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一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互聯網上,以喚醒世人,誰能翻譯、傳播此文,必是功德無量。吾也何敢輕天下之士?對於海內外各界人士上千封來信,因無力回復深感不安,故又著此《丹道法訣十二講》,遍答各地丹道愛好者,此所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而已。內丹學是一項重鑄人格和心靈的系統工程,一旦人類貪、瞋、癡的野蠻本性被揚棄為善良的真人之性,人類將重新找到靈魂回歸的家園。人之生於世間,無不在千事萬物中營求,然事物有輕重緩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鸞鳳巢林,不過一枝;龍象飲河,不過滿腹,人生之使命有限,誰也無法包打天下,故要度德量力敢於將使命託付給他人,是之謂“簡事”。世人無不處於一張社會的關係網中,網上之人各為己謀用盡機心而牽動他人,修道之人僅以道為緣跳出世網,此之謂“斷緣”(斷俗緣)。《坐忘論》中之“信敬”、“收心”,則為內堤防。“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敬信為修道之立足點。收心即儒家之“求其放心”,即佛家之“心無所住”,即道家之“歸根覆命”,“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則道自來”。修道者心靈難以入靜,大多是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裡埋藏著一股不平之氣,認為自己平生多處逆境,才華未得伸展,災病苦苦相逼,所求皆不如意,無奈于修道中尋求心靈慰藉,然塵緣未斷而不甘心。王薌齋先生在《大成拳論》中說:“大凡從來獨抱絕學,為人類謀福利者,與極忠誠之士和聰明絕頂者,社會從來鮮有諒解”。其實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何況在我國歷史上,閹割本民族優秀文化和殘害本民族社會精英的事屢見不鮮,此乃社會機制使然,亦無足怪。莊子為保存民族根基,故有《人間世》、《德充符》、《養生主》、《應帝王》之著,他告誡人們:“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就我所知,將道學視為遁世、避世、厭世之學,將丹道修煉視為束身入空門之舉,乃千百年來腐儒之俗見。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能蹶而複起,中國文化能綿延常新,皆是以道學文化為根基使然。《老子》雲:“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中華民族的社會精英,只能靠道學之術才能救世,才能自保,才能自立,才能立功。內丹學是科學而不是宗教,修道的目的僅是認識和掌握自然、社會和人體生命的客觀規律而已。丹道修煉,造就一批得道高士,他們視名利如浮雲,運政事入掌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扶危救溺,力挽狂 好房網瀾,伸一指可撥正歷史航船,豈僅是養生避世而已哉!薑子牙年七十而獨釣渭渚,諸葛亮學成後躬耕壟畝,二者皆抱道之士,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又何必怨天尤人哉!道學是強者的哲學,丹道是造就人才之道。世間大英雄、大丈夫,抱有沖天之志而欲大有作為者,不可不深研道學,不可不精修丹道,僅有得道之人,才能動則叱吒風雲,靜則退藏於密,達到莊子《逍遙游》中聖人、神人、至人的境界。這些觀點我在創立新道學的文章中已析理入微,茲不贅述。修道者要築起心靈的堤防,就要學會懲忿窒欲,懂得警戒自己,勸勉自己。世傳《永明智覺禪師警世說》、《憨山大師勸世文》皆此類著述。龍眉子雲:“且人身難得,中土難逢,正法難聞,盛年難再。不於此生省悟,下手速修,直至此生盡後,淪落鬼趣,更欲修行,作麼理會?”“此身不向今生度,更於何處度此身?”《悟真篇》亦雲:“大藥不求爭得遇,遇而不煉是愚癡!”《碧苑壇經》雲:“生前何處是家鄉,死後還歸那一方。現在法身宜早悟,莫將空手過韶光。死生生死兩相參,大事因緣不等閒,未死之前先象死,生機即在死中探。”此皆警世之言。又有古德雲:“毋以妄心戕真心,毋以客氣傷元氣。”“隨緣消舊業,無複造新殃。”“不患念起,惟患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但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拂意處要遣得過,清苦日要守得過,非理來要受得過,憤怒時要耐得過,嗜欲生要忍得過。”此皆勸世之言。丹道入手,情緒最重要,丹家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在良性心態下修道,才能內不出,外不入而進入虛靜狀態。《千金方》中載有“四少歌”雲:“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必了。”此乃丹家入手真傳,萬勿輕忽。其實所謂建築心靈堤防,乃是方便說法,有堤防即著相,直至連堤防也化去,頓入虛無,方是究竟境界。(三)再次,談虛寂恒誠總綱及“忘”字訣。天仙功夫之虛無丹法,以虛寂恒誠四字為總綱。虛為無念而神靈,寂為氣靜而得真息,萬緣放下則自能進入虛寂境界。虛寂為體,恒誠為用,誠為入道之門,恒為見效之本。法惟一意虛寂,念中無念,持之以恆,事之以誠,自然後天氣寂,呼吸氣停,先天現象,玄關洞開,生出五彩神光。劉一明《神室八法》將“剛、柔、誠、信、和、靜、虛、靈”作為丹道之神室,亦是虛、寂、恒、誠的另一說法。修道者志氣能剛,才敢斷萬緣,勇猛精進,持之以恆。剛而能柔,為達目的忍辱含垢推甘就苦,則是真能恒矣。道貴乎誠,誠則定,誠則明,誠則靈,由誠方能入道境;誠則處處歸真,誠則事事守正,不誠則行入虛假流於邪惡。誠則必信,信則立,誠信之人必有師緣,必有法緣,必能成功。和則寂,靜則虛,虛則靈,氣寂神虛而靈光現,則入道境。女子丹法,更須由誠切入,不誠則難入定境,而定境實即道境。人能以虛寂恒誠入道,則可致虛極,守中篤,胎息成,玄關開,不動心而得虛空大定,身如水晶塔子,便是天仙功夫。天仙功夫,以止念為經,渾照、渾化為緯,繼以渾忘為竟。丘長春真人雲:“學者急須止念 ,念止則心定,心定則慧光生。慧既生矣,還須自涵於不睹不聞,無聲無臭之中,久之方返於虛無真境。”《如我是聞》亦雲:“金丹之道,全在靜定其心。若不靜定,則神志錯亂,難調真息。其息不住,身中先天?隱,三才真?,無朋不歸,行無補益,將何以生藥?是以遇事制心,凡有所為,順德自然;事若未至,不生行念;事若過去,釋同冰化;務令此心,常若無事,則心靜矣。”《規中指南》又雲:“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惟在此已。此法無多子,教人煉念頭,一毫如未盡,何處覓蹤由。”又雲:“夫無念者,非同土石草木塊然無情也。蓋無念之念,謂之正念現前,迴光返照,使神馭氣,使氣歸神,神凝?結,乃成汞鉛。”大道教人先止念,止念者,萬緣放下,身自虛寂。蓋緣乃意成,意由心生,心定意靜而緣自斷,故不言“掃除萬緣”,只言“萬緣放下”,能放下則天心乃現,此訣惟“念中無念”一法。眾生但一念回光,即同本有;能知無念,便證法身。丹道入靜,本有許多層次,由淺至深,須學者得訣後自己摸索體證。李涵虛所傳《九層煉心法》、禪宗之《六妙法門》、四禪、九次第定、《修真全指》之“十靜工歌”等,皆是講入靜次第的要典,應當參看。我之所傳,為“松、和、空、靈”四字訣,即松靜、和靜、空靜、靈靜四個次第層次。佛教將“眼、耳、鼻、舌、身、意”稱作“六根”,其所識者(眼識之色、耳識之聲、鼻識之香、舌識之味、身識之觸、意識之法)為“六塵”,佛法以為六識害人慧命,故又稱“六賊”。然而在丹道學中,六根門頭皆能成道,入靜次第多由感覺體驗入門。《楞嚴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成道,就是從耳根聞聲修起,稱為耳根圓通得菩提正覺的第一妙法。丹道以聽息法入靜,即為觀音法門。入靜先由放鬆開始,此為“松 建築設計”字訣。“和”字有祥和、平和、安和、中和、太和之義,是調整情緒和身心狀態的要訣。“空”字訣可將萬緣放下,心包宇宙,虛壹而靜,達到“大清明”的境界。“靈”字訣則神光常明,如水晶塔子,直入莊子“宇泰定”的境界了。由松和空靈,次第可達宇泰定,這也是渾照、渾化功夫。覺照是真心,分別是意識。人能無念,即可見性。一念不起,即是性境。渾照功夫,乃是由 意斂兩目神光,向腦一注,然後在眉心聚光止念。渾化則是全身如晶瓶承照日下,凝神?穴,上下通明,由有為法漸入無為法,而以渾忘為竟。《修真全指》雲:“不合虛無不得仙,能到虛無可煉丹。”“夫煉己之法,即觀照本心,而心不為識神之所勞,而身不為物欲之所牽,萬緣不掛,一塵不染。常教朗月耀明,每向定中慧照。”“外息諸緣,內絕諸妄。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四肢不動,一念不起。”“常要心念不離此竅,神光一出便收來,造次弗離常在此。不可?那失照,亦莫率爾相違,先存之以虛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隨處隨時,無礙自在,至妙至要,先存後忘,此口訣中之口訣也。”《易·艮》卦雲:“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養真集》雲:“不獲其身者,忘我也。忘我,則生欲之根絕矣,是靜而止也。不見其人者,是忘人也。忘人,則可欲之事泯矣,是動而止也”。丹道之心傳,要在一個“忘”字訣。譚紫霄《化書》為丹道要籍,其中傳有“五忘仙訣”雲:“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忘虛以合道,忘忘則功圓”。人能一氣氤氳,而至忘形,則煉精化氣之功成。人能一靈獨存,神不自神,而至忘神,則煉氣化神之功就。人能體合太虛,上下通明,直至打破虛空而忘其虛,則煉虛合道之功畢。而後離二邊,歸中道,能所俱忘,以至忘忘,由法身攝色身而出入有無兩界,則達丹道究竟境界謂之道成。(四)複次,談丹道之火候。丹家自古流傳有“聖人傳藥不傳火,自古火候少人知”的話,足見修道是否有成,能否掌握火候是關鍵。丹道以神為火,以呼吸為風,候即差別的程度,實指丹道修煉中意念和呼吸運用的程度。這有如廚師之于烹飪,水準高低全在能否掌握火候。廚師用來烹飪的工具,好似丹道裡的鼎爐;其調料配菜,恰如丹道裡采藥、調藥功夫;其炒菜、蒸煮食品,妙在火候的運用,這和丹道修煉火候運用之理相同。人元大丹的火候本是從道士燒煉外丹的化學實驗中借來的經驗,內丹修煉之火候也全憑經驗。內丹火候中有文武、升降、進退、行藏、塞通、寒熱、潤燥、採取、烹煉、沐浴、野戰、守城、溫養、封固、運藥、周天、脫胎、神化等,不同體質不同階段火候之運用也不相同,要靠丹師在真修實證中不斷摸索反復體會積累經驗。同樣是呼吸、存想、止念,但輕重緩急的程度不同,即火候運用不同,效驗也大不相同。我說過,人體本是一台自動機,有一個從後天色身通向先天法身的開關,只要碰對了勁,將這個開關竅門打開,就會進入自動運轉的先天境界,就能激發出不吃、不喝、不冷、不熱、不息、不睡、不病、不老等等生命潛能,就會進入丹道修煉程式。然而怎麼“碰對了勁”,怎麼開啟“玄關一竅”,怎樣掌握修煉功夫的輕重緩急,怎麼調諧使意念、呼吸不輕不重的這股巧勁,這種“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技藝,就是火候。火候是變化,是次序;是體會,是經驗;是藝術,是技巧;是預感,是神妙。我每言仙佛之人體生命和心靈修煉工程本質上按同一規律運行。《指月錄》載徑山大慧宗杲禪師雲:“莫管悟不悟,心頭休要忙,亦不可放緩,如調弦之法,緊緩得其所,則曲調自成矣。”足見禪宗開悟也要掌握火候。世上不僅丹道修煉如此,其他如政治家之于國家大事,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雖該做但眼下不能做且不能說,怎麼將該做的事情避開各種敵對勢力辦成辦好,什麼時候下重手當機立斷孤注一擲,什麼時候施巧計深藏不露瞞天過海,全在掌握火候。政治家的手腕,商業家的經營技巧,軍事家的用兵作戰,藝術家的演唱書畫,都在善於掌握火候。丹道之學本來經天緯地,懂得了火候之學,無論修道、從政、經商、用兵、治學,皆可隨心自如,事半功倍。丹道之火候,實即老子“動善時”的法訣,大致程式不外由無為繼之以有為,由有為複返于無為;由靜入動,由動返靜而已。其要訣在於守中致和,勿使偏勝,切忌執著、強作,不可間斷,要知時識候,隨機應變,活潑自然。運火之法大致以虛靜為體,以清和為用,法于自然,准於無間,是其基本原則。吾得先師所傳,將丹道修煉之火候分為“內火候”和“外火候”。內火候為體內精氣神之運用,要行“中孚”卦,即不緊不緩,不偏不執,不輕不重,恰到好處,以中和為妙。特別是意念要輕,呼吸要微,似有似無,在有無之間尋找一個“中”字。以功夫的輕重緩急,用武火為野戰,文火為守城,生動自然,由熟生巧,由巧通靈,則功到時至而神知,為內火侯之要訣。丹功說到底,無非是“定”的功夫,“化”的功夫。“定”在身外虛無之法身,色身亦“化”而為法身 九份民宿。心是火,息是候,心息相依即火候。有息相依為武火,無息入定為文火,定久渾忘為止火,功夫深入,火候變化,都在一個“化”字上著眼。至於外火候,則如體外之站樁、辟穀、閉息、煉睡魔等,則行“小過”卦,即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上再稍稍過一點頭,才能將人體的生命潛能真正激發出來。例如每次站樁20分鐘很舒適,可增加到30分鐘或40分鐘,直至覺得實在忍受不住時,往往突然激發出生命潛能。在逐漸摸清辟穀的規律後,可由短期辟穀改為長期辟穀。閉息法的訓練可試探一下“快要憋死了”的感覺。丘處機祖師為煉睡魔每夜行走七八十遭,才昏即出入行動,不教昏了性子。丹道之明心見性,多由煉睡魔而來。《續指月錄》載:“靈雲鐵牛持定禪師,太和磻溪王氏子,故宋尚書贊九世孫也。自幼清苦剛介,有塵外志,年三十,謁西峰肯庵剪髮,得聞別傳之旨。尋依雪岩欽。居槽廠,服頭陀行。一日,欽示眾曰:‘兄弟家!做工夫,若也七晝夜一念無間,無個入處所,取老僧頭做舀屎勺去!'師默領,勵精奮發。因患痢,藥石漿飲皆禁絕,單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至夜半,忽覺山河大地,遍界如雪,堂堂一身,乾坤包不得。有頃,聞擊木聲,豁然開悟,遍體汗流,其疾亦愈”。雪岩欽大師敢於說如煉性七晝夜不睡而不開悟,就拿老僧的腦殼作舀屎勺去!“開悟”是一種特定的精神狀態,由煉睡魔七日而開悟是心理學的規律,據《續指月錄》這一修道案例可以說明。《指月錄》中還有許多案例,可作內丹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我1967年初在南開大學曾因趕寫“文革”的材料,三日夜目不交睫,劇烈頭疼被天津總醫院誤診而抽脊髓,頭昏手顫幾成廢人,後經校醫杜澤先等治療見效,至今仍留後遺症,故雖對煉睡魔一法揣摩既久,一直不敢輕試。今將此段案例摘出,僅供學道諸君參考。至於我自己,不敢煉睡魔,無奈偏向魔中求道,學一個孫悟空,僅將心息相依為法訣,把金箍棒放在耳朵裡,去牽牛鼻子,魂入陰陽竅,一夢到華胥。蓋丹家之路有多途,能睡也是一條道。我隨文講了這麼多話,讀者僅須記住外火候可行“小過”卦,稍微過點頭還可以,以利調動生理潛能,切不可背道蠻幹,行“大過”卦,招災傷身,欲速則不達。丹家要明白火候也符合“陰陽互根,至極必反”的“太極原理”,要善於運用其技巧,開關展竅,進入丹道修煉程式。(五)最後,傳一套丹道功法。這套功法《二懶心話》已披露,頗適合社會各界知識份子保命健腦之用,為丹道之正宗功夫。此功夫能修煉“出陰神”,可以激發出諸多心靈潛能,望修士萬莫貪著,莫背離成就玉液還丹的目標。蓋人之一身皆陰,惟兩目為陽,目中精氣神俱全,人體其他部位可化妝變形,惟兩目無法掩飾。兩目迴光返照,便是化陰還陽的丹道功夫。1、洗髓法:冥目,調息,凝神內照。片時息調後即以意凝神於腦,以目光微向頭頂一看,覺有微明,如黑夜月色然。隨即用意引此光映照泥丸,待得腦中光滿而頭若水晶然。此法為內照巔頂,初時僅以意為之,並未有光,久之而光現,光現則性純而命固。密宗亦有此引罡之法,光色有白、黃、紅、綠、藍不同,或呈五彩並現之,其作用亦各異。據知非子老師《心氣秘旨訣中訣》所述:“白光主消災除障,通行血脈之壅滯;黃或紅光,主增益嚴肅,補氣進陽;綠藍兩光,則主成就不動,益精安神,究竟成就。如初修氣脈,或時值夏秋,則以白光為妙;至氣脈已通,或時值冬春,則以紅、黃二光為宜”。匡常修道長所傳龍門派分支金山派丹法,入手則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久之眼前一片虛白。初則如白雪飛舞,繼則似銀浪翻騰,久則聚為虛白,光聚則性聚,光定則性定,光滿則性圓。觀光之法,自內照巔頂入手,不久白光顯現,由微而著,由動而靜,漸入圓光大定。2、洗心法:光映泥丸存之既久,乃引此光明下降重樓,直達絳宮。在絳宮存之半晌,但覺絳宮純白,惺惺而照,即為洗心法(絳宮為心府)。3、淨土法:隨之以意引白光降至中黃(黃庭中宮),存之既久,覺中黃一片純白。絳宮為心臟區域,中黃為胃部區域,脾胃屬土,故名淨土法。4、靖海法:其光明自覺隨氣下降,至下丹田,感覺丹田漸漸寬闊,幽深如海。5、龍從海底現:內照丹田,愈照愈明,愈寬愈廣,久而久之,覺有氣動于丹田之中。6、虎從水底翻:我則一念清虛,微以意引目光,從海底兜照後去,覺此光已透尾閭。7、黃河水逆流:光從陰蹻,直透尾閭,由尾閭自下而上,沿督脈上行。8、還精補腦:氣隨光動,由丹田降陰蹻(會陰)直透尾閭,沿督脈上達頭部泥丸宮。9、聖日聖月照金庭:我于斯時,用首尾照顧法,其法即以我雙目之光,存在半天空中,如日如月,下照巔頂,直透三關,照至極深海底(陰蹻)。10、水在長江月在天:此種內照功法,即以頭頂懸空一輪明月,下照海底陰蹻。又在海底一輪月影,同頂空明月上下相映(如佛密之月輪觀)。我於斯際,萬籟俱寂,上沖下透,久之但覺此一縷清光,上透九霄,下破九淵。如此空而忘,忘而空,直至自身亦不覺有,便證得虛無之境。此種功法,與密宗 酒店工作修氣脈、明點之法,均為借假修真,成就玉液還丹。丹功入手,還有煉液化精與煉陰還陽二法。煉液化精為口中津液頻頻吞咽,流下丹田,起火烹煉,精生陽舉。煉陰還陽乃將每日水谷之陰精,起火于丹田處烹煉,複凝神集?於海底,以兩目光推轉如磨,久之熱如湯沸,轉河車經絳宮送至兩腎,在兩腎旋轉後歸臍輪,存注久之複降海底,則煉陰還陽之效驗日見。覓元子雲:“陰精者,五穀飲食之精,苟非巽風坤火猛烹極煉,此精必在身中思想淫欲,擾亂心君。務要凝神調息,使橐籥鼓風,而風吹火,烹煉陰精,化而為?。”此即煉陰還陽之功法。一旦身體返歸先天,河車自行運轉,尋回自己的主人公,宿疾自然盡除。以上所論《行功語要》,大致不分男女,皆可參照修煉。古仙雲:“大道不分男共女,陰陽五行總一般”。男女之丹道皆要性命雙修,性之根,根於心,命之蒂,蒂於息,僅在身外虛空心息相依上做功夫,至於陽生之景,男子陰莖勃舉,女子乳頭挺硬,也不過生理反應不同,實則男女並無差別。男女之差別,僅在後天入手處。劉一明詩雲:“只有下手真口訣,彼此運用隔天淵。太陽煉氣男子理,太陰煉形女蹄筌”。關於女子丹法,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中已有專論,讀者可以參看 廣成子授黃帝大道---我守其一,以處其和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哉!”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複往邀之。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廣成子曰:“來,吾語女。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有極。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餘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摘自《莊子·在宥篇》)陳攖寧評論:這段文章,把長生不死的道理,和盤托出,玄妙無倫。凡後世丹經所言,煉己築基,周天火候之說,無不在此。黃帝為道家之祖,而廣成子又是黃帝之師,其言如此顯露,如此切實。奈何後世學道者,不於此尋一個出路,反去東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謂盲人騎瞎馬,愈來愈錯,越弄越糟。(摘自《口訣鉤玄錄(初集)、第四章 口訣之來源》)海印山人徐頌堯評注:此篇妙文,語雖短,而藥物、火候、真土、採取、溫養之功,長生久視之理,罔不兼賅。明·陸西星著《南華副墨》謂:“看千卷丹書,不如讀《在宥》一段”,洵屬知音。此道家養生之要素,長生久視之玄樞也。篇中最綮肯處,乃“守一處和”四字,即心息相依之工夫也。金丹之學,即濫觴於此。學者心息相依,則神氣合而陰陽和,靜寂而入於窈冥,是為坤藏,為至陰。然我既返純坤○,則虛空中之純乾,必相感而來,恍惚相逢,時至神知。丹書所謂:“鉛生癸後,一陽來複”,是為至陽,為大明。“陰陽有藏”者,藏心息于玄竅也。“抱神以靜”者,神息相依,而漸入靜定也。“昏昏默默”者,依久入於虛無,混沌之鄉也。“守一”者,守此真一之?以結道胎也。“處和”者,水火相當,真?沖和,周身酥軟酣暢似醉也。丹法以我虛寂,感彼乾陽真?,日積月聚,凝而為丹,總以天地無涯之元?,育我色身及法身,久之氣化,易形成仙矣。此中無勞、無搖、無見、無聞、無知,皆為養神安息之要旨。神定而後氣回,氣回而後丹結,故養神為玄養之嚆矢,返還之前驅也。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曰入,曰遂,曰藏,曰守,皆示火候之妙,而總之以“處和”。其曰“入無窮之門”、“而遊無極之野”,與天地合其常德,則大定真空之象也。其曰“物將自壯”、“彼其物無窮”、“彼其物無極”,則示藥物之玄微也。此三“物”字,即“守其一”之“一"字,即指先天真乙之?而言也。靜以存之,動以采之,累積長久,身心俱化,形神俱妙,而道集於我躬,人盡死而我獨存矣。(摘自《天樂集》)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新成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47ltvwj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